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壤塘县201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2020年和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发布时间:2017-01-10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壤塘县201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2020年和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在20161122日壤塘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壤塘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局长  唐先辉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壤塘县201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2020年和201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情况

  过去五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全面开发开放、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机遇,按照全州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总体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更具实力、生活更加幸福、城乡更显秀美、社会更为和谐根本目标,以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为主线,以推进两区一村为抓手,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净化治理三管齐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旗帜鲜明反分裂,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预期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县域经济平稳向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16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300万元,比2011年净增31627万元,年均增长8.8%。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8.8:16.2:45调整为2016年的31.2:15.8 :5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6个百分点,第二产工业增加值1800万元,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68万元,年均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5亿元,比2011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263万元,年均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70元,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30元,年均增长21.5%

  二、基础条件提档升级,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交通路网日趋完善。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先后建成了阿两路、壤班路、门上路等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共计201公里,提升改造G317线马尔康至壤塘段65公里;新建农村通达工程114公里、通村通畅工程383.5公里、桥梁24座、乡镇汽车站3个、村级招呼站30个、安装路侧护栏107.9公里。

  ——能源建设高效推进。宗上电站总装机3KW,总投资3.12亿元,20153月动工开建,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同时启动了宗皮电站前期工作,已通过枣科河流域专家审查工作。蒲西电站完成预可研编制、审查、批复工作,启动了用地预审,取得蒲西水电站并入四川电网原则性批复;绰斯甲电站目前完成专项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启动项目核准程序;完成《上寨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科研大纲》编制工作,纳入县重点项目储备库;完成新能源开发规划编制、修编工作,总装机400MW6个太阳能电源点和总装机200MW1个风能电源点已纳入省州备案。累计完成无电地区投资10441万元,建成城关、小伊里110KV和吾依乡、上杜柯乡、中壤塘镇、宗科乡35KV输变电工程及配网建设。投入3960万元,全县4203户农牧民实现户用光伏独立供电。  

  ——水利设施明显改善。通过系统专项、藏区项目及生态转移等项目共争取国家建设资金3.34亿元。其中:投入12594万元,完成县城集中供水升级改造和中壤塘、南木达集镇供水工程,建成农村安全饮水点316处、其中打井155口,城乡4万多群众用上安全干净自来水;投入12219万元,新建五级以上堤防工程11处,总长20.28千米,清淤、疏浚河道27万立方米,使得1.6万余名农牧民群众免受洪水侵袭;投入810万元,建成山洪预警非工程措施项目,为安全度汛提供了雨情、雨量信息,为三避让提供了科学依据;投入4616万元,实施10条沟道治理及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投入560万元,新建尕多农业生态示范园喷灌工程,新增灌面1000余亩,改变了传统靠天吃饭的农耕模式;投入350万元,完成高半山渠系建设;投入950万元,建成了竹青沟、中壤塘等6处水源地保护工程,提高了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投入1290万元,实施2015年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新增灌溉面3200亩。

  ——通信能力大幅提升。通过持续实施宽带壤塘战略和全光网络城市建设,有效夯实通讯基础设施,城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建立、维修通讯基站87个,公路沿线村寨81.7%实现通信覆盖,手机用户达25674余户、固话用户达2300余户,宽带用户数达4008户,严格落实宽带提速不加钱和流量次月不清零的优惠政策。完成县城模改数转换工作,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消除邮政服务空白乡镇。

  ——城镇面貌更显秀美。累计投入近3亿元,重点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相继完成县级部门综合业务用房、棚户区改造、干部职工周转房,章光、上寨、中壤塘、南木达等市政基础设施,祥塘大桥、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有效改善了全县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高原林海秀城形象更加凸显。

  三、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基础有力夯实

  ——生态农业不断优化。2016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056吨。积极推动高原绿色蔬菜种植,建成以尕多乡、宗科乡为重点的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五年累计种植蔬菜6945亩,带动2668户农牧民进行菜园子蔬菜种植;大力推广高原双低油菜标准化种植10000余亩;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近30000亩、优质青稞60000亩,青稞良种率达80%;在省卫计委帮扶下引进种植大户落户壤塘,并牵头成立了壤塘县林源生态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香菇、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种植,带动10余户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共种植香菇116万袋、木耳5万棒、大球盖菇50亩、羊肚菌20亩。

  ——生态畜牧业不断壮大。精心实施草奖省级配套项目,完成省级配套暖棚5924.7万平方米,建立牲畜改良点7个、草资源监测点3个、户营打贮草基地5.9万亩;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集体联户牧场13个、家庭牧场28户、标准化草场2个;新建、维修机耕道257.17公里、牧道986公里,棚圈1177户,草场围栏45万亩,购买牲畜良种1740头(只)。全县牲畜存栏22.24万混合头,五年累计牲畜出栏33.5万混合头。

  ——生态保护不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综合治理、防沙治沙、草原鼠虫害治理、牧区节水灌溉工程稳步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顺利实施,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有效管护森林570万亩,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3万亩,义务植树6.5万株,防治云杉落针病3256亩。巩固17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548万亩林地实施续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7%。加大150万亩湿地保护,南莫且湿地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完成禁牧和草畜平衡507万亩,草原灭鼠治虫25万亩,人工种草30万余亩。

  四、文旅经济梯次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

  全力围绕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两大主线,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发展,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借助环红原机场两小时旅游环线、藏羌文化旅游走廊、色达五明佛学院旅游经济节点建设,整合资源,科学布局。圣洁壤塘、悬天净土的文化旅游品牌初具雏形,逐步彰显出文化为魂、山水为形的特征,生态观光、民族宗教文化体验为主的自驾游、自助游、自由游得到进一步发展。觉囊文化展示中心、玛拉雅文化发展中心、香拉东吉圣山旅游基础设施等骨干项目顺利推进,发展乡村民俗接待和农(牧)家乐十余户,大力开展宣传推介工作,进一步提升壤塘旅游品牌知名度。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9亿元。

  五、民生建设凝心聚力,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启动新农村规划与牧民定居建设,着力推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精品旅游村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整治为主要内容,实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覆盖全县11个乡镇,大力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藏区新居建设计划, 1931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巩固提升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向病区群众供应口粮1070万公斤,落实财政扶贫资金11758万元。着力解决干部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建成干部职工周转房393套、居民廉租房312套。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五险统征,为参保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五项社会保险覆盖4.27万人次,兑现资金7462.4万元。逐年提高低保、五保等补助标准,至目前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438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 1975.0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1008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 1.23亿元;五保对象 2388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3738.67万元。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工作扎实开展,医疗救助惠及 1.25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240.48万元,各类救助265人次,发放救助金 76.2万元。对全县26名孤儿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26.92万元,有效保障了孤儿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管理能力,积极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发放社会保障卡11535张,开通阿坝掌上社保,把社保工作引入了互联网+”。先后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招聘会11场次,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764人,藏区“9+3”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脱贫攻坚初见成效。严格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四个好等要求,结合“1+n”总体规划方案,编制了《壤塘县十三五精准脱贫规划》,细化了《壤塘县17个脱贫专项2016年度实施计划》、《贫困村摘帽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实施了七大脱贫帮扶行动。建立健全相关扶贫工作机制,通过三次回头看完善了我县进入国家、省大数据平台的24009615人的相关信息,做到户建卡、村造册、乡立薄、县归档。以安全住房保障为前提,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为重点,以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以习惯养成为突破口,出实招、真扶贫、扶真贫,用好用活各类政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18亿元,有序推进了17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14个村的产业发展及人居环境改善。完成238925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90户藏区新居建设任务,9个贫困村3551432人的退出任务预期完成。

  六、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科技事业有序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中藏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广种植大黄、秦艽、羌活等中药材6446亩。认真开展知识产权周活动,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30000余份,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邀请省州专家广泛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道地药材种植技术、畜禽养殖、品种改良等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控辍保学工作得到全社会支持,民族教育已从原来控辍保学的起步阶段,上升到讲质量、讲规模的发展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85%以上。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学生5338人,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累计支出教育惠民政策资金达11534万元。政府积极筹资近500万元,用于教育成果奖励。累计投入12738万元,新建寄宿制小学、寄宿制中学等21个项目,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设备日益完善。充分发挥绵阳教育对口支援的优势,积极探索绵阳班和教育科研课题的示范引领效应,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各项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卫计事业有效发展。累计新建项目达98个,完成投资9224.92万元。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县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甲医院,逐渐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和1小时医疗服务圈就医格局进一步构建。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2016年度全年总诊疗人次比2011年增长45%以上。医疗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9%,比2011年提升2.84%。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疾病防控、妇幼保健、民族医药等得到进一步加,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2011年的999.43/十万下降到2016年的671.17/十万。积极开展地方病及慢性病预防治疗1.8万人次,B超筛查包虫病4.2万余人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两孩政策全面落实,2016年新生儿56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9.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6‰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大力挖掘发展民间艺术,唐卡、藏戏等十大传习所全面起步,川西北民歌、觉囊梵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壤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组建了壤塘县乌兰牧骑式演艺小分队,深入村寨、敬老院、学校、部队驻地开展巡演879场。成功举办了壤塘县文化发展大会暨壤巴拉节庆祝活动、全民健身锅庄舞展演、壤塘县中小学艺术节、职工和农牧民篮球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十余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927场。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发放户户通、村村响直播卫星855套,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7.5%;建立农家书屋60个,寺庙书屋37个和社区书屋1个,累计发放图书近20000册;县图书馆、文化馆相继建成,常年坚持对外免费开放。

  七、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投资规模再创新高

  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大项目策划论证力度,严格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谋划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拉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共储备项目达464个,计划总投资330亿元。申报项目有序推进,五年共向上申报项目186批次,计划总投资近150亿元。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整合流程,简化项目审批手续,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抓住藏区跨越式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等契机,狠抓项目建设,实施强保障、保进度、严管理、上软件、提效能等有力措施,完成199次竞争性谈判和426个项目的比选、招标工作。力促全县625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工项目59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完工率达95.8%

  八、对口援建凸显成效,援藏帮扶深得民心

  自援建工作开展以来,国家交通部、省卫计委、四川绵阳、浙江温州从项目规划、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对口支援。国家交通运输部落实扶贫项目资金达3.8亿元、省卫计委落实援建资金4902万元,绵阳对口援藏帮扶资金投入1.1亿元、浙江东西扶贫协作援建到位资金2763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居民收入,有力助推壤塘步入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五年来,我们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我们始终坚持打基础、破瓶颈、增后劲、利长远,发展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更加靓丽。我们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民生建设全面加强,群众福祉显著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增速放缓,我县以输血式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的形势更加严峻;经济发展的要素制约仍然突出,招商兴业、融资壮业、引资创业的良好环境亟待提升;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有后劲、多元化的财源体系还未形成,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较弱;我县土地资源贫瘠、种养殖业发展程度低、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发展不均衡;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县,贫困对象面广量大、原因复杂程度深、增贫返贫弹性大,脱贫攻坚压力繁重;地处藏区反分裂斗争前沿地带,社会问题复杂,维稳任务依然严峻。未来五年我们将积极对接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川甘青交界地区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全面释放改革活力、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积极实施稳增长措施,变压力为动力,深挖经济增长点,全力做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我们将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藏区工作思路,紧扣全州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坚持生态壤塘、文化壤塘、小康壤塘、健康壤塘、法治壤塘发展思路,立足一城两县三地定位,大力发展四根支柱产业,实现壤塘经济更具实力、生活更加幸福、城乡更显秀美、社会更为和谐目标,力争2020年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发展定位:始终坚持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根据全县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未来潜力,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厚重而独特的文化以及综合贫困的客观现实,科学确定一城两县三地” 发展定位。

  总体目标:2020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9000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12万元,年均增长5%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20400万元,年均增长8.4%左右;三产业增加值67388万元,年均增长12.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8000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419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000万元,年均增长10 %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244元,年均增长10%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10元,年均增长15%左右;旅游人数达53.4万人次,年均增长12%左右;旅游总收入46194万元,年均增长12%左右。

  具体措施:

  (一)贯彻落实总体目标,努力建设一城两县三地

  ——着力建设高原林海秀城以协调发展为理念,按照建好县城、做大集镇、做美村寨的要求,坚持走高原特色、壤塘特点的高原特色化城镇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适度集中,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努力建成国家深度贫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县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精确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四大片区脱贫攻坚行动十大扶贫方案。创新体制机制,到2020年,实现全县2146852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壤塘

  ——积极打造川甘青河源生态文明示范县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划定生态红线,加强生态建设,确保各种生态空间得到严格保护,着力构建高原生态屏障,着力建设生态壤塘

  ——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三地建设。圣洁壤塘·悬天净土为形象,以觉囊文化壤巴拉财神文化为核心,做响壤巴拉品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创新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川甘青结合部宗教文化旅游黄金地、川甘青结合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地和川甘青结合部多元民俗文化体验地,加快建设文化壤塘

  (二)着力夯实发展基础,积极培育县域支柱产业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加大投资促进力度,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条件,彻底破解基本建设对壤塘的瓶颈制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强骨架、构网络、建通道、上等级、保安全为总体思路,积极支持配合马尔康至甘孜炉霍界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改善S452、县道伊日路等已有出州、出县通道的通行条件;新建S453上壤塘-马尔康日部公路,力争开工建设岗木达-俄拉-色达洛若等县级通道,打通断头路,提升对外联网水平。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设,新建一批通村公路、跨河桥梁,提高农村公路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稳定、经济、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推进壤塘县500KV输变电项目建设,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加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建设,完善骨干电网建设,推动壤塘城关至阿坝110KV输变电线路建设,加快35KV、城网、农网升级改造建设。加快城乡区域电网联网,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稳定供电能力。积极推进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力争完成600MW。同时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新能源生活用能设备,优化城乡居民用电结构,着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通信村村通、移动网广覆盖、宽带乡村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3G基站补点、优化布局及4G基站新建项目,实现交通主干沿线、所有行政村、旅游景点网络全覆盖。采用有线、无线相结合方式,完成宽带下沉,力争实现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通光网宽带及移动互联网电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利设施及渠系配套,因地制宜发展 五小水利工程,增强农牧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加快则杜中型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城乡居民集中供水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障率。加快中小河流以及沿河重点集镇防洪治理,建立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优势,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之路,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建设壤巴拉绿色农产品基地阿坝州林下经济示范县。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农业。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优化生产布局,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水平。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市场化经营,努力探索适合于壤塘实际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培育壤巴拉绿色生态品牌,建立较完善的产供销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科学发展林下种养经济。积极发展多层次多种类的立体林业,重点发展菌、药、花,探索开发森林旅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下经济开发,培育林下产品开发主体。持续加强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林下产品产量和品质,努力在中低温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和休闲观光农林业等方面有所突破。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前提,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动畜群、畜种优化工程,适度规模发展牦牛等大家畜,促进草畜平衡发展。坚持走畜牧业特色化道路,积极开发生态旅游畜牧业,培育绿色畜产品加工业、牦牛养殖大户,建立联户牧场及养殖合作社,走规模化与标准化养殖路子,引导联户联牧经营管理,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大力推广藏香猪、藏鸡养殖。优化布局,在全县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家畜养殖区。

  ——有序发展生态工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围绕清洁能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中藏药材、旅游商品加工等,大力推进县域生态工业取得突破进展,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有序推进绿色能源开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发和利用县域境内绿色和生态能源资源。加快推进绰斯甲河流域以及宗科河流域水电开发,加快县域境内太阳能、风能开发建设规划的编制实施,启动并着力推进南木达嘎咔、夏炎、三郎等光伏电站和茸木达风电场的开发建设,结合牧民定居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积极推动特色加工业发展。立足全县的生态优势和环境资源,创新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道地中藏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开发以贝母、虫草、秦艽、甘松等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及中成药产品。引导道地中藏药材+产业链条式发展。做响觉囊藏香、壤巴拉特色藏医药品牌,不断拓宽中藏药产品市场。坚持绿色、生态生产经营理念,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环境变化,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具有壤塘特色的优质青稞、绿色蔬菜、双低油菜、山野菜、野生菌、牦牛肉等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做大做强壤巴拉品牌,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积极适应文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打造唐卡、石刻、木刻、藏香、泥塑等民族工艺产品,促进民族手工艺品产业链式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旅游发展承接能力。结合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坚持信息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导向,把增强全县城乡功能与县域服务业快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围绕支柱产业配套和民生重点,实现县域服务业全方位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以壤柯镇、南木达镇物流中心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入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充分借助县供销合作社和邮政局的传统平台优势,形成全县城乡物流配送网络系统。完善万村千乡商贸体系,鼓励现代物流向农村延伸,不断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和布局。加快重点乡镇综合性市场、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通过互联网+便民富民服务,面向城乡居民,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以及家政、物业、社区、文化休闲娱乐等新兴服务业,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体育、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业的社会化进程,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电商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鼓励社会资本、供销社等各类主体建设涉农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民族工艺产品、文化旅游等市场,为农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

  (三)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助推如期实现脱贫奔康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民生七难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实施藏区教育专项计划、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优化教育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改善教育发展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15年免费教育。完善智慧教育体系。到2020年,教育水平力争达到全州平均水平,建成富有活力,与壤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卫计事业健康发展。深入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卫生计生精确扶贫专项行动和藏区六大民生工程卫生项目,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努力建好壤塘县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能力建设和壤塘县远程诊疗系统。到2020年,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信息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标准化、信息化卫生室。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加快实施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新建县应急广播村村响平台。加大壤塘县综合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城市社区、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备的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健全城镇职工五险制度,逐步提高五险待遇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医疗保障层次和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主要任务

  201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央、省支持藏区跨越发展的机遇,深化对口援藏合作机制,坚持稳中求进、科学发展,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为主线,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逐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为加快实现四更壤塘而努力奋斗!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81万元,同比增长7%左右;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998万元,同比增长11%左右;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000万元,同比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在2016年预算收入2068万元基础上,剔除政策性减收408万元,增长10%,预计达到1826万元;力争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3元,同比增长10%左右;力争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71元,同比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89万元,同比增长10%左右;旅游人数达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000万元,同比均增长11.1%左右。为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发挥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引擎作用,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促发展。一是高质高速建项目。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协调和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和项目管理。加快推进壤塘县寄宿制小学室外工程和寄宿制中学运动场等22个续建项目;力争启动实施中壤塘贡塘新区管网工程(一期)、罗吾塘后街、后山道、滨河路、桑珠路、河边街道路改造工程、章光城市棚户区改造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沙化治理工程项目、G227线壤塘黑桥至班玛界36公里改建工程、X180伊日路(河口至宗科乡政府段)改建工程等71个新建项目。二是加快步伐争项目。立足壤塘现状与实际,着重围绕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城镇、国土、教育、旅游文化等重点项目,积极储备、编报和包装项目,多渠道对上衔接争取支持,力争县城集中供暖、城南堤防等重点项目落地壤塘。三是千方百计引项目。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模式,完善招商机制,玛拉雅文化旅游发展中心、非遗传习创业园确保顺利开建。着力完成宗上电站、中壤塘觉囊文化展示中心建设任务并投产达效。四是注重援建强对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援藏工作精神,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做好援藏项目的对接工作,力争实现投资3600万元,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预计16个援建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强化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对口援建工作顺利完成

  二、突出产业培育,壮大生态经济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一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规模种植蔬菜2500亩;牧区村寨推广菜园子”500亩。壮大生态食用菌种植,投资100万元对克久食用菌基地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在石里示范种植木耳3万棒。继续推广高原双低油菜3000亩、优质高原马铃薯1000亩、优质青稞1000亩。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生态牧业。加大牲畜出栏宣传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牧民牲畜出栏比例,新建暖棚150户与牲畜出栏挂钩,下达牲畜出栏指令性计划,力争全县牲畜出栏较2016年增加2%以上;加大对出栏积极性高的贫困村联户牧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其他有意向出栏的牧区贫困村试点建立联户牧场,为其提供种牦牛。启动创建两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努力推进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工程、农产品检测站、草原防火物资站、农作物种子仓库综合业务用房建设。三是加快经营体制创新。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流转,加大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实现土地流转3000亩,加大资金、政策扶持,逐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三、突出现代服务业,撬动旅游发展

  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抓手,推动旅游业发展,拉动县域经济较快增长。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步伐,通过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旅游产品等方式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引入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充分借助县邮政公司的传统平台优势,力争形成全县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体系。进一步规范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增强旅游发展承接力。加快推进中壤塘4A级景区创建、草原风情区、香拉东吉圣山等续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力争启动岗木达基础设施、壤巴拉棒托石刻公园、文旅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打造)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及市场的规范引导力度,着力推进吃、住、行、游、购、娱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民生改善,推进脱贫攻坚

  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做实七大脱贫攻坚行动,切实瞄准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任务,以捆绑项目集中投入为抓手,以培育产业为根本,突出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改善等建设,扎实推进三农服务工作,积极优化评级授信工作,加快金融扶贫各项政策的落实,拓宽支农渠道,加大信贷投入,不断提高扶贫工作实效,坚决完成15个贫困村摘帽,6552660贫困人口脱贫。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不断提高待遇水平。扎实推进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进一步增强管理力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五保供养水平,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县城寄宿制小学和寄宿制中学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继续深入实施新一轮十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综合实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坚持中西藏医并重,配备完善的康复理疗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继续加大义诊巡诊的覆盖面和受益人数,为群众健康保健护航。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狠抓生育秩序整顿工作,逐步降低计划外出生比例。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升级改造的速度。挖掘、保护、传承各类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努力打造具有壤塘文化影响力的藏羌工艺美术文化品牌,力争培育一支适应石刻、唐卡学研产售产业发展体系需要的人才队伍。

  各位代表:做好经济社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主动权、积极打好主动仗,不断开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