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筹教育基金助学,壤塘偏远村出了第一个研究生

发布时间:2021-07-16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本网讯(尼玛初)“我们村终于出了个研究生。”7月13日,在壤塘县蒲西乡斯跃武村,一封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快递送到村里来,村支部书记江木滚一脸激动和骄傲。

被录取的是该村23岁的班玛王清,是西南民族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今年他还被评为“2021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

“发展教育这么多年,我们村总共出了132个大学生,但考上研究生的还是第一个。”江木滚说,从2004年开始,村里就把教育当成村子的重点工作来抓。

斯跃武村曾是壤塘县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属半农半牧,全村110户540人。村子距壤塘县城和马尔康市均100多公里,用当地话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在教育方面,之前,适龄孩子义务教育之后在家放牧、挖药是常态。

“义务教育只是基础,还是要让孩子们读大学,将来才有好的出路。”江木滚说,就算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好好读书,不能让他们没出息。

在2000年初,54岁的江木滚就在家庭与家庭、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对比中发现,凡重视教育的,出来的人才多,村寨都发展得很好。

“我自己只上过小学二年级。”江木滚说,拿我姐姐来说,她重视教育,带的孩子就有文化,找了好工作。反过来看我自己的娃娃,不重视教育的话,以后连个农牧民都当不好。

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后,为了把教育发展好,江木滚以家族、寨子、小组为单位,动员所有人给村民讲读书的好处。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通过宣传动员,发展教育成为斯跃武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当年村子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上大学要学费。”江木滚说,自己也和其他村组干部为村里的大学生募集过学费,但长期下来这不是个办法。

有没有可能在村里成立一个教育基金呢?当年,政府在大力兴建牧道、公路、河道堡坎等民生类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用工。江木滚和村民商量,大家一起挣点劳务费集中在一起,专门为村里孩子解决学费。村民们也一致同意,认为这是好事。

具体做法是,全村每户家庭至少派一位村民投工投劳,每天10元的务工费村民分文不取,全部用来当做村子里的教育基金,帮助暂时缺学费的家庭。

仅2005年至2006年,全村就筹了教育基金5万元左右。“这几年,加上村集体经济分红的一部分钱,村里的教育基金都有40多万元了。”江木滚说。

斯跃武村在教育方面也形成了奖励机制。分数考得高的,最高奖励2000元,哪怕是幼儿园小朋友只要得了奖状回来都有200元的鼓励。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群众重视教育。”江木滚说,我们还会在全村重大节日聚会上给表现好的学生家长献上哈达,并给孩子和家长送上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村教育基金的建立,对于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刘麦来说,就特别重要。“2010年,我考上了青海师范大学,因为学费问题,差点放弃。”刘麦说,是村里的教育基金帮扶了他。现在,31岁的刘麦,已是青海省果洛州的一名高中生物教师。

“现在我们村寨子与寨子,甚至家庭与家庭之间,对于娃娃的教育都有‘攀比’心,如果这个寨子出了个本科生,另一个寨子就会说,人家都出本科生了,我们寨子为啥还没有?”江木滚笑着说,这是他非常喜欢见到的一种“攀比”现象。

“我们村的学习氛围很好,比成绩,也是给父母争光。”班玛王清说,去年,她和妹妹因为成绩好,还获得村里分别给予的800元钱奖励。“暑假期间,我准备采集牦牛生物样本进行研究,后面为家乡做一点贡献。”(阿坝观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