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突破发展瓶颈,壤塘这个村修了11条村道

发布时间:2021-07-16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本网讯(尼玛初)“有了这条路,我们的药材价格也卖得高一些了。”7月13日,在壤塘县吾伊乡修卡村,村民甲木初骑着摩托车行驶在村子里的水泥路上,准备把这几天挖的130多斤甘松卖到壤塘县城去。

修卡村121户611人,却分散在“七沟十二寨”中。从山脚仰望山顶,只能隐约看见一座座民居在山林中若隐若现。这一片丛山峻岭,曾让修卡群众备受“路痛”与“贫穷”的折磨。

“以前只有一条窄窄的羊肠小道,出门全靠人背马驮,想上一趟乡里要花上半天的功夫。”谈到曾经的“出行难”,修卡村党支部书记罗得唏嘘不已。

为了打破群众“路痛”与“贫穷”的折磨,从“搬出来”到“能致富”,当地想尽了办法。最终还是离不开高半山上的1120余亩肥沃土地和5.3万亩草场。

“群众搬不下来,那就把路修上去。”2008年,全村的第一条村道由227国道一路连进了德拉寨10户群众家中。就此,建设“七沟十二寨”的通村道路工程拉开了帷幕。

在脱贫攻坚期间,该村更是迎来了修路的高峰期。目前,全村共修建了11条通村道路,总长30公里,总投资近2000万元。昔日“羊肠小道”转眼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路延伸到哪里,经济就发展到哪里。2018年,该村利用村里的土地种起了紫土豆,还开发出了紫土豆锅巴,销往成都、浙江等城市。去年,该村增收30余万元。

“以前,村里搞农作物收入不稳定,现在好了,村里有紫土豆、胡豆、油菜等产业,还有集体经济分红。”村民格四穷说,现在我们村每亩地的净收益可达6000多元,这比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收益要高的多。

据了解,村里还在发展白杨树和金银花种植,村子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产业紫土豆种植加工为引领,白杨树、金银花种植等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短中长产业发展格局。

“山上的牛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日子却越来越好了。”格四穷感叹道,牛背马驮的现象不见了,耕作也机械化了。

不仅如此,随着11条村道的贯通,不少群众主动进城务工,往返1.5小时的车程,让村民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路修到哪里,幸福就更新到哪里。近年来,壤塘县的交通迎来了重大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15.383公里,不仅实现了100%乡镇、100%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目标,还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目前,该县的“出行路”正向着“产业路”“旅游路”延伸拓展。(阿坝观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