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生态+文化+养老 壤塘县倾力打造康养圣地

发布时间:2020-05-28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壤塘县立足优美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养老服务,倾力打造生态型、创新型、健康型特色康养圣地。

(1)打造“高原林海秀城”。位于神秘而奇特的北纬30°附近的壤塘,既是川西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一片净土,更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障雪山之险,屏草地之秀,居沫水之源,卧阿坝之境,钟灵毓秀、山川奇美,素有“生态公园县”的美誉;地形地貌多样,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绚丽多姿;生态优美,林草覆盖率94.1%,全县森林覆盖率56.9%(约为全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30.7%的1.8倍,中国22.96%的2.5倍),空气中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3000个左右,是一般城市的30倍以上。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壤塘”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不搞工业开发,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以山水美景、清新空气为依托,倾力打造人们回归自然、畅游高原林海,感受自然、涤荡心灵的绝境佳地。

(2)打造“文旅融合景区”。壤塘是民族文化积淀区。境内藏族占总人口的92.5%,是典型的藏族聚居区,安多、嘉绒、康巴三个藏族支系在壤塘和谐共生,形成了以财神文化、觉囊文化为核心,以觉囊梵音古乐为非遗代表,谱系繁多、门类齐全、交相辉映的壤巴拉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有梵音古乐、川西北民歌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确尔基寺、棒托石刻大藏经、日斯满巴碉房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宗科乡加斯满村、吾伊乡修卡村、茸木达乡茸木达村、中壤塘镇壤塘村4座国家级传统村落,则曲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南莫且国家级湿地生态保护区2处国家级自然生态风景保护区;另外还有省州级的文化资源上百个,总体呈现出独特性、代表性、原生性、多样性和神秘性。有唐卡、石刻、陶艺等各类非遗传承人45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县委县政府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壤塘”建设。把文化作为壤塘的最大资源,把文化作为引领壤塘发展的旗帜,把实现文化强县战略作为壤塘的最大出路,以“悬天净土·壤巴拉”为品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探索“文化+扶贫”“文化+旅游”内源式发展路径,创建了棒托石刻和曾克AAA级旅游景区,全力建设中壤塘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产业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以文化推动旅游、以文化构建和谐、以文化滋养心灵,倾力打造“心灵康养圣地”。

(3)打造“健康养老家园”。大骨节病和高原心脏病、慢性病等,是影响壤塘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健康壤塘”建设。一是坚决守住健康底线。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积极落实“健康阿坝2030”行动计划,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加强对薄弱学科、短板专科的监测评估,完善公立医院学科、专科发展规划。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重大疾病、流行病学定期调查制度,多渠道提升产科、妇幼保健、老年健康的服务能力,完善以乡镇为基础的慢性病及地方病防控网络,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巩固现有防治成果,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的危害。支持中藏医药振兴发展,建立中藏西医协同工作机制,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藏医协同攻关,发挥中藏医在专治未病、疾病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施中藏医药专家收徒传承工作,加大对中藏医药传习所的支持力度,开展对藏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研究评价及推广。建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以县中藏医院为龙头、藏医药传习所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补充,探索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康复、护理服务体系专项规划,构建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全面加强集中供养。投资150余万元,加强保障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对县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中心及全县5所农村敬老院进行了电力改造;为全县集中供养老人购买添置生活设施设备、厨房用品,毛毯、棉被、藏袍等,改善基础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全县养老服务机构购买了口罩、体温枪、消毒液、喷雾器、泡腾片等各项防疫物资,加强疫情防控,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三是因地制宜精细服务。从2018年起,大胆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外包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由各乡镇自主实施项目规划并作为具体实施业主,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全县投资66.66万元服务资金,让2222名农牧民享受居家养老待遇。2019年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购买服务水平,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与第三方签订协议,开展健康体检、上门送餐、精神慰藉、打扫卫生等服务,共投资82.5万元,为2750名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优质服务。今年将继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全力实现老有所养目标。(县政府信息化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